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幹鍋黃骨魚的做法-黃骨魚的營養價值

幹鍋黃骨魚的做法-黃骨魚的營養價值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8-21 18:47:38

  黃颡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别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

  幹鍋黃骨魚的做法-黃骨魚的營養價值

  幹鍋黃骨魚的做法

  主料:黃骨魚500克,

  調料:食鹽少許,醬油少許,蔥少許,蒜少許,幹辣椒少許,生抽少許,香菜少許,植物油适量,

  做法:

  1:新鮮的黃骨魚處理幹淨後,用少許鹽和料酒腌制一刻鐘;

  2:幹辣椒切段、姜切絲、蔥頭和蒜籽洗幹淨備用;

  3:鍋熱油,燒至六成熱,放黃骨魚下鍋兩面煎黃,出鍋備用;

  4:重新燒熱油,先放姜絲、蔥頭和蒜籽爆香,然後放幹椒段一同炒香;

  5:放入煎好的黃骨魚,加鹽、醬油和少許生抽調味,輕輕拈鍋翻;

  6:放适量清湯或清水焖兩分鐘後移至幹鍋,放少許香菜在上面,有紫蘇的季節放上一點會更香;

  7:幹鍋架裡面放上蠟,點着後放上幹鍋,小火一邊加熱一邊吃。

  黃骨魚的營養價值

  食療價值

  黃骨魚分布于中國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等流域。獲得後,除去鳍、内髒,洗淨用。

  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尿消腫。《醫林集要》治水氣浮腫,即以黃颡魚配綠豆、大蒜,用水煮爛,去魚食豆,并取汁調商陸末服。攻補兼施,對脾虛而腫滿甚者尤其适宜。

  藥用價值

  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利小便,消水腫,祛風、醒酒。

  宜食:适宜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腳氣水腫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者食用;适宜小兒痘疹初期食用。

  忌食:根據前人經驗,為“發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之人,諸如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癌腫,紅斑狼瘡以及頑固瘙癢性皮膚病者,忌食或謹慎食用。忌與中藥荊芥同食。

  黃骨魚的簡介

  黃骨魚,鲇形目,鲿科,黃颡魚屬。又名黃骨聰、黃丫頭、黃鴨叫、翁公魚、鋼針、戈艾、吱戈艾、黃刺公、疙阿、疙阿盯黃臘盯嘎牙子、昂刺魚、黃鳍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鲠、王牙、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蛟,汪丫魚,毛泥鳅,黃骨頭,彎丫等,廣布于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體長123-143mm,雜食,主食底栖脊椎動物,食物多為小魚、水生昆蟲等小型水生動物。4-5月産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

  黃颡體長,腹面平,體後半部稍側扁,頭大且扁平。吻圓鈍,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長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側位,眼間隔稍隆起。須4對,鼻須達眼後緣,上颌須最長,伸達胸鳍基部之後。颌須2對,外側一對較内側一對為長。體背部黑褐色,體側黃色,并有3塊斷續的黑色條紋,腹部淡黃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條6~7,臀鳍條19~23,鰓耙外側14~16,脊椎骨36~38。背鳍不分支鳍條為硬刺,後緣有鋸齒,背鳍起點至吻端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離。胸鳍硬刺較發達,且前後緣均有鋸齒,前緣具30~45枚細鋸齒,後緣具7~17枚粗鋸齒。胸鳍較短,這也是和鲶魚不同的一個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較臀鳍短,末端遊離,起點約與臀鳍相對。進食較兇猛。公母顔色有很大差異,深黃色的黃颡魚頭上刺有微毒。

  黃颡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别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時也捕食小型魚類。其食性随環境和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在春夏季節常吞食其它魚的魚卵,到了寒冷季節,食物中小魚較多,而底栖動物漸漸減少。規格不同的黃颡魚食性也有所不同,體長2~4cm,主要攝食桡足類和枝角類。體長5~8cm的個體,主要攝食浮遊動物以及水生昆蟲;超過8cm以上個體,攝食軟體動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魚類等。

  黃颡魚多在靜水或江河緩流中活動,營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層,夜間則遊到水上層覓食。對環境的适應能力較強,所以在不良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幼魚多在江湖的沿岸覓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