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丹毒的治療 中醫治療丹毒的偏方有哪些

丹毒的治療 中醫治療丹毒的偏方有哪些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30 02:52:28

  丹毒是一種皮膚疾病,很多人對丹毒的了解并不是太多,想要治療丹毒,就要了解丹毒的診斷,及丹毒的治療方法,這樣才能有效治療丹毒,丹毒患者應該積極治療,及時就醫。中醫治療丹毒比較有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中醫治療丹毒偏方吧!

  中醫治療丹毒偏方大全

  銀花芍藥湯治丹毒

  功能主治:疏風解毒,涼血通腑。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銀花12克,赤芍9克,黃芩6克,連翹9克,荊芥3克,山桅9克,竹葉6克,枳實4.5克,大黃4.5克,薄荷2.4克(後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苦參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苦參适量。

  用法用量:将苦參研粉,加綠茶濃汁調成糊狀,外敷局部紅腫處,1日2次。藥面用薄膜覆蓋,用針穿薄膜呈蜂窩狀小孔,其範圍根據瘡面大小而定。

  宜忌:瘡面潰爛者不可敷藥,外敷内服藥期間忌食腥辣之品。

  鹿角霜熟地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鹿角霜、熟地各30克,川椒、麻黃、肉桂各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次,溫服,煎第3次熏洗患部。

  加減:若局部皮色紫暗者,加丹參20克,紅花6克,雞血藤30克;若疼痛者,加乳香、沒藥各6克。

  金銀花玄參治丹毒

  功能主治: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金銀花20克,玄參15克,當歸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發于顔面者,加牛蒡子、桑葉、菊花;發于胸腹者,加柴胡、龍膽草、郁金、黃芩;發于下肢者,加黃柏、豬苓、赤小豆、牛膝;高熱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血熱者,加丹皮、赤芍、紫草;便秘者,加大黃;反複發作者,加路路通、雞血藤、防己、冬瓜仁;腫脹者,加澤瀉、薏苡、木瓜、乳香、沒藥。局部用馬勃、樸硝各90克,冰片5克,制為面,與搗爛鮮馬齒苋90克,香油适量,調成糊狀外敷。

  銀花地丁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金銀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15克,黃柏、丹皮、赤芍、澤蘭、牛膝、澤瀉各10克,萆光(氵光)、碧玉散(包)各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藥渣外敷于患處,保持濕潤,每日用藥1次。

  加減:高熱者,加紫雪丹;腫脹甚,有水疱者,加車前子、防己;苔膩納呆者,加蒼術、生薏苡仁;反複發作、腫硬難消者,加桃仁、雞血藤。

  菊花茯苓飲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加冷水浸泡片刻,水煎2次,取藥汁分2次服。

  生川軍黃連膏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丹毒。

  偏方組成:生川軍、生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草烏、生川烏,川黃連各100克,黃柏、黃芩、紅花、生甘草各50克,凡士林适量。

  用法用量:将上藥共研為極細末,過篩,用凡士林适量加熱後,調人已和勻的藥水成膏,裝瓶備用。用時,根據丹毒大小範圍,将膏藥塗于患部,外蓋敷料,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直至痊愈止。

  丹毒的中醫病因病機

  丹毒多因血分有熱,更兼火毒侵襲,或皮膚黏膜破損,邪毒乘隙而入,火熱邪毒郁于肌膚,經絡阻塞,氣血壅遏而成。發于頭面者,多挾風熱;發于胸脅者,多挾肝火;發于下肢者,多兼濕熱,發于新生兒者,則多由胎毒内蘊,外邪引動而發。

  有些朋友對中醫不是很了解,中醫對丹毒的診斷也看的不明不白,那麼就為大家詳解西醫對丹毒的理解吧!現代醫學認為丹毒是由丹毒鍊球菌侵犯皮膚或黏膜的網狀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

  丹毒的診斷

  一般丹毒多數發生于下肢,下肢的症狀也會比較明顯,大家如果感到身體不适,就要注意了,其次為頭面部。新生兒丹毒,常為遊走性。可有皮膚、粘膜破損等病史。

  發病急驟,初起往往先有惡寒發熱、頭痛骨楚、胃納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狀。

  繼則局部見小片紅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鮮紅斑,略高出皮膚表面,邊界清楚,壓之皮膚紅色稍退,放手後立即恢複,表面緊張光亮,摸之灼手,腫脹、觸痛明顯。

  一般預後良好,約經5-6天後消退,皮色由鮮紅轉暗紅或棕黃色,最後脫屑而愈。

  丹毒患者的病情如果加重,病症也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一般紅腫處會有瘀點、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膿或皮膚壞死。亦有一邊消退,一邊發展,連續不斷,纏綿數周者。患處附近署核可發生腫痛。

  發于小腿者,愈後容易複發,常因反複發作,皮膚粗糙增厚,下肢腫脹而形成象皮腿。新生兒丹毒常遊走不定,多有皮膚壞死,全身症狀嚴重。

  本病由四肢或頭面走向胸腹者,為逆證。新生兒及年老體弱者,火毒熾盛,易緻毒邪内陷,見壯熱煩躁、神昏谵語、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丹毒的中醫辨證分型

  風熱毒蘊證

  局部皮膚紅腫發熱,疼痛劇烈,邊界清楚,惡寒伴高熱,頭痛,口幹渴,心煩急,尿赤短,便幹燥,舌質紅,苔黃或厚,脈浮數。

  濕熱感毒證

  局部皮膚紅腫疼痛,邊界尚清,表面可有水疱、血疱,伴惡寒、低熱,渴不欲飲,食欲不振,舌質紅,苔黃白而膩,脈滑數。

  辨證用藥及方劑

  風熱毒蘊證

  治法:宜清熱解毒,涼血疏風。

  方劑:普濟消毒飲加犀角地黃湯:雙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濕熱感毒證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方劑:解毒清熱湯加除濕胃苓湯加減: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葉15g、丹皮10g、赤芍10g、豬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黃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結語:以上就是給大家整理的關于中醫治療丹毒偏方大全,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中醫治療丹毒的方法,及中醫的診斷了。中醫辨證治療丹毒也比較有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些關于中醫治療疾病的知識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