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單核細胞偏高 正常值應是多少

單核細胞偏高 正常值應是多少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3 02:00:29

  單核細胞偏高是什麼原因呢?單核細胞是我們身體裡的組織,為什麼會偏高呢?單核細胞偏高對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麼危害嗎?如果你有這些疑問的話,就來看看下面文章是怎麼說的吧。

  單核細胞偏高的原因

  單核細胞高單核細胞占3%左右,體積大,胞漿豐富,染色呈藍色,細胞核常呈腎形,呈腎形,呈圓形,呈圓形。單核細胞是血液中最多的血細胞。目前,它是巨噬細胞的前身,具有明顯的變形運動,可以吞噬、清除損傷、老化細胞和碎片。

  單核細胞還參與免疫反應,在吞噬抗原後将所攜帶的抗原決定簇轉交給淋巴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性反應。單核細胞也是對付細胞内緻病細菌和寄生蟲的主要細胞防衛系統,還具有識别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

  淋巴細胞則為具有特異性免疫功能的細胞。t淋巴細胞主要參與細胞免疫反應而b淋巴細胞參與體液免疫反應。

  正常參考值

  成人

  成人的正常參考值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絕對數是:(0.12~0.8)×109/l;

  兒童

  0.03~0.08(3%~8%),絕對數:(0.12~0.8)×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增多

  出生後兩周的嬰兒可呈生理性單核細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

  亞急性心内膜炎、瘧疾、黑熱病、急性感染恢複期、活動性肺結核等。

  減少

  無重要臨床意義。

  單核細胞的百分比升高需要引起重視,因為單核細胞是體内所有細胞中最大體積的一個細胞單核細胞的作用是可以吞噬外來侵入的一些病菌,是能夠産生抗體的,是用來治愈人體受損傷的部位的,所以對人體來說十分重要,如果指數偏高或者是降低都會對人體帶來不良的影響,會使得人體發生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所以臨床上會通過這種方法來判斷是否有疾病的産生,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手段。

  單核細胞使血液裡面最大的一個細胞,被稱作是巨噬細胞的前身。可以任意彎曲活動,他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夠吞噬掉衰老以及受傷的細胞。單核細胞具有很強的免疫力,在吞噬完抗原以後再轉給淋巴細胞,産生免疫反應。

  單核細胞是人體的主力軍,一旦發生病變,就會使得機體受到其他微生物或者是細菌的感染,化驗單上如果指數顯示偏高的話就代表可能受到了寄生蟲的感染或者是出現了過敏的症狀,所以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單核細胞偏高如果體檢時處于感冒發燒或者急性傳染病的恢複期,還未完全好透的話。都有可能引起單核細胞的偏高,所以單憑這一項檢測是不能說明什麼的,得結合最近的身體情況,若不放心可再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單核細胞用途

  特異性免疫功能淋巴細胞也稱免疫細胞,在機體特異性免疫過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謂特異性免疫,就是淋巴細胞針對某一種特異性抗原,産生與之相對應的抗體或進行局部性細胞反應,以殺滅特異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細胞按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兩類。

  (1)細胞免疫細胞免疫主要是由T細胞來實現的

  這種細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細胞總數的80%~90%。T細胞受抗原刺激變成緻敏細胞後,其免疫作用表現以下三個方面。直接接觸并攻擊具有特異抗原性的異物,如腫瘤細胞,異體移植細胞;分泌多種淋巴因子,破壞含有病原體的細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細胞與T細胞起協同作用,互相加強,來殺滅病原微生物。

  (2)體液免疫體疫免疫主要是通過B細胞來實現的

  當此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變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漿細胞後,産生并分泌多種抗體,即免疫球蛋白,以針對不同的抗原。B細胞内有豐富的粗面内質網,蛋白質合成旺盛。抗體通過與相應抗原發生免疫反應,抗體能中和、沉澱、凝集或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對抗體的有害作用。

  嗜堿性和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這兩種細胞在血液中停留時間不長,主要在組織中發生作用。

  (1)嗜堿性粒細胞這類細胞的顆粒内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組織胺可改變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過敏性慢反應物質是一種脂類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縮。機體發生過敏反應與這些物質有關。嗜堿性細胞在結締組織和粘膜上皮内時,稱肥大細胞,其結構和功能與嗜堿性細胞相似。

  (2)嗜酸性粒細胞這類細胞平時隻占白細胞總數的3%,但在患有過敏反應及寄生蟲病時其數量明顯增加,如感染裂體吸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可達90%。這類細胞吞噬細菌能力較弱,但吞噬抗原-抗體複合物的能力較強。此外,這類細胞尚能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單核細胞偏高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單核細胞偏高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哦,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時的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比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