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愛吃肉需要注意什麼?肉類的食用禁忌

愛吃肉需要注意什麼?肉類的食用禁忌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9-10 07:18:13

  在如今的生活中,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肉類食品已經成為生活必備食物之一了。那麼食用肉類有什麼禁忌呢?冬季食用肉類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接下來作文庫知識百科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希望大家多多了解。

  愛吃肉需要注意什麼?肉類的食用禁忌

  動物身上不能吃的部位

  肉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動物身上大部分的部位都能夠用于食用,不過有些部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吃的,否則容易生出健康問題。

  1、魚“黑衣”不能吃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2、禽“尖翅”不能吃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緻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3、雞頭不能吃

  我國有句民諺: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呢?醫學專家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

  4、豬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

  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5、雞脖不能吃

  雞脖鴨脖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氣管。這裡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膽固醇,所以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

  6、畜“三腺”不能吃

  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7、羊“懸筋”

  羊“懸筋”(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内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8、兔“臭腺”不能吃

  位于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咽。

  冬季食用肉類食品的注意事項

  豬肉浸熱水損失營養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極易溶于水。當豬肉置于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丢失。同時,在肌溶蛋白裡含有機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鈉鹽等成分,丢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用涼水快速沖洗幹淨。

  炖煮過度的肉易緻癌

  無論吃什麼肉,人們都感到炖煮得越爛越好。于是,高壓鍋便應運而生,用它來炖排骨等,十幾分鐘的時間,連骨頭都變得軟綿綿的。但是,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緻癌作用。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爐燒肉,然後倒掉有許多化合物的肉湯,這樣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對人體的危害.

  腌肉煎炸産生大量亞硝酸鹽

  鹹肉含硝,油炸油煎後,會産生緻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鹹魚、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随水蒸氣揮發。同時,燒制鹹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吃過多瘦肉易長斑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緻動脈粥樣硬化。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内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食用太多肉類食品的壞處

  許多人小時候記憶中的肉,是作為奢侈品,和計劃經濟時代那小小的肉票捆綁在一起的。那時候,隻有春節這種大日子才能吃到肉餡的餃子,更多孩子,留下的都是偷吃油渣滿嘴香的回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健康的名義少吃肉甚至拒絕肉。還有這樣一種調侃,說的是農村人不理解城市人:“我們跟着城裡人吃肉了,城裡人卻都開始吃素了。”

  吃肉太多,傷“心”傷“腦”

  科學研究發現,早期的人類隻吃蔬果而不吃肉類。直到後冰河時期,人類所需的水果、堅果與蔬菜不敷所需,為了活命,才開始吃死亡動物身上的肉作為補充。但過了冰河時期後,素食品充足了,吃肉的習慣卻延續了下來。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有不少“肉食動物”,漢堡、烤肉、烤鴨、紅燒肉———頓頓“無肉不歡”。

  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每天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分别為248克和126克,而中國營養學會給出的标準僅為每天50—75克。

  其實,中國古代對食肉就頗有争議,《呂氏春秋·重己》中指出,善于養生的人是“不味衆珍”的,因為“味衆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

  “衆珍”主要指遊魚、飛鳥、走獸之類的動物食品,古人認為這類食品吃多了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還會影響氣血功能的暢達。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吃肉過多對人體非常有害:美國每年至少有100萬新增心髒病患者,近60萬人因此丢掉性命。

  美國的心髒病研究委員會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心髒病患者,大多數是由于吃肉太多,吃蔬菜和運動太少。除此之外,吃肉多和高血脂、肥胖等代謝病也息息相關。

  連關節炎、膽結石、老年癡呆症、骨質疏松這些看似不相幹的病,也與吃肉多脫不了幹系。當人類變身“肉食動物”,不僅會對身體帶來損害,“還會使人體大腦多巴胺分泌旺盛,乙酰膽堿活動異常,造成情緒暴躁、欲望強烈,而且影響智力。”專家表示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