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走路腳疼 7個腳部症狀千萬别忽視

走路腳疼 7個腳部症狀千萬别忽視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2 17:12:16

  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各種症狀,當心,健康正在拉警報!

  一、腳麻

  ①腳麻症狀:翹二郎腿太久、蹲廁所太久腳會麻,起來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這是壓迫性神經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導緻腳麻。

  ②腳麻原因:麻,經常發生,背後可能隐含複雜病症,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足踝專家強調,腳麻大緻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塞住)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麻的感覺也不同。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③腳麻可以這麼做:經常腳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緊還是站太久、哪種姿勢最常發生腳麻是彎腰還是後仰。症狀持續且嚴重時,盡速就醫。

  二、腳冰冷

  ①腳冰冷症狀:手腳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着。

  ②腳冰冷原因:腳冰冷除了血液循環不好、走路或運動量太少之外,也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徵兆,如果經常手腳蒼白冰冷,趾甲從慘白變成藍色、紫紅色,要特别留意。

  三、骨頭卡卡響

  ①骨頭響症狀:早上起床動動身體時,肩膀或腳關節卡卡響,老人家常常形容「骨頭快要散掉了」,當心,這可是老化的表徵。

  骨頭響這麼做

  1、多運動

  建議多運動,讓肌肉有力量,不論中西醫或物理治療師都同意,遊泳是非常好的全肌肉訓練,此外,瑜伽也有助于伸展全身筋骨。

  2、不要常常晚睡

  不要習慣晚睡,易造成中醫所謂的「陰虧」,關節液會減少。

  3、西醫通常做法是使用玻尿酸或服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增加骨關節内的滑液,但體質差異使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感受不到效果。

  4、中醫通常建議要滋陰,吃些富含黏蛋白與多醣體的黏稠性食物像是山藥、木耳、秋葵、日本芋頭、滑菇、納豆、海帶芽、明日葉或豬腳、雞腳凍(如果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為了避免膽固醇過高,建議減少攝取豬腳與雞腳凍)。

  四、腳抽筋

  ①腳抽筋症狀:任何年齡都可能腳抽筋,多數人最常發生小腿抽筋,腳部的抽筋則以腳趾抽筋較多,腳闆抽筋較少見。

  ③腳抽筋這麼做:

  1、抽筋時别硬扳

  抽筋時不要硬扳,這樣會更刺激,讓收縮更厲害,物理治療師建議要先讓身體放松,将腿稍微伸直,足部略往膝蓋彎,再将腳的大拇趾往膝蓋方向輕輕扳動,讓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覺。如果發作頻繁或症狀嚴重,需就診找病因。

  2、睡覺時腳稍微墊高

  為了協助下肢靜脈血順利流回心髒,減少因靜脈曲張引起的抽筋,睡覺時可把腳稍微墊高,隻要高過心髒即可。白天工作需久坐或站的人,可穿彈性襪,除了預防也能避免小腿靜脈曲張惡化。

  3、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牛奶、小魚幹

  平時可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或牛奶、小魚幹。如果還抽筋,有些人長骨刺壓迫到神經也會出現類似現象,建議這時應去看X光确認病因。

  4、四物湯、八珍湯補肝血

  如果檢查結果正常,晚上仍抽筋,中醫認為是肝血不足。血虛不足以濡筋,肝主筋,肝血不足無法滋養筋就會想抽,不論男女都可吃四物湯、八珍湯來補肝血。

  5、保暖

  有時是因溫度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容易抽,即使夏天晚上吹電風扇也會,這時要采取保溫措施,熱水泡腳,睡前按摩腳,穿襪子睡覺,促進血液循環。

  五、腳脫皮脫屑

  腳脫皮脫屑症狀:冬天到了,腳開始脫皮脫屑,很可能隻是太幹燥:當心,也可能得了香港腳或汗疹。

  六、走路時腳會痛

  ①腳痛症狀:走路時腳會痛,有些人痛在腳跟,有些則是腳底痛,有時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後一開始走最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②腳痛原因:腳跟痛和腳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随着年紀漸長或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壓到兩側,相對中間會變薄,腳跟着地時就會痛,愈走愈痛。當腳掌、腳趾姿勢不良或設計不良的鞋子使腳掌或腳趾承受的壓力不平均,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壓力過大或跖趾關節脫位,長期壓迫之下就會造成足部某部位的角質增生,最後形成硬底。

  七、腳趾甲輕微塌陷

  ①症狀:當指甲兩端翹起,很像湯匙般中央輕微凹陷,這叫做「匙狀甲」。

  ②原因:有些正在學走路的小孩會有匙狀甲,多出現在大腳趾,這屬暫時性現象。如果成人有匙狀甲,通常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女性較容易發生,但不表示每個有匙狀甲的人都有貧血。

  ③這麼做:先确定是否有缺鐵性貧血(去驗血,若有貧血,接受治療),如果沒有,請減少外在刺激,不要過度清潔趾甲,應避免直接碰觸清潔劑或消毒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