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殘藥事件”讓山東價值20億元的多寶魚滞銷

“殘藥事件”讓山東價值20億元的多寶魚滞銷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3 21:10:54

  一條魚折射一條脆弱産業鍊

  12月12日,距離上海“多寶魚事件”還不足一個月,本來就瘦小的山東榮成市漁民王正平又瘦下去一圈兒。去年,王正平投入30萬元,買了1萬多尾魚苗養殖。本想春節前後上市賣個好價。可突如其來的多寶魚風波讓他沒信心了……

  他對着魚池歎氣,去找市海洋與漁業局總工程師王興章。王興章說:“你趕快拿魚到市檢測部門檢測,沒問題,我們好給你開合格證明,往外賣。”

  送魚檢測了,證明開來了,可仍然沒有來買魚的外地車輛。有的漁民甚至開始倒掉魚苗。

  多寶魚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相繼“出事”,山東省貨值約20億元的5000多萬尾在養多寶魚陷入銷售困境。

  多寶魚之難

  養殖熱潮背後隐含危機

  王正平清楚地記得,四五年前,多寶魚能賣到200元一斤。那兩年,養多寶魚的都發了大财。

  1997年,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所研究員雷霁霖從英國帶着2000多尾魚苗到蓬萊試養。1999年初,多寶魚人工繁育獲得成功,迅速進入推廣階段。

  多寶魚學名大菱鲆,原産歐洲,屬冷水性魚類。其肌肉豐厚白嫩,膠質蛋白含量高,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人工養殖迅速發展。

  膠東半島沿海,一時間掀起了多寶魚養殖熱潮。“兩條魚就能頂一頭大肥豬。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兩年純賺。”一位基層幹部說。

  與此同時,多寶魚價格也一路下降,由原來的每斤一兩百元降到30元左右。而魚苗,由幾年前的每尾30元,降到目前的2元。

  價格下降的背後是養殖規模的擴大。今年,山東的多寶魚養殖面積達360萬平方米,産量3.5萬噸,占到全國總産量的七八成。産值30億元,從業人員10多萬。

  “在日照一個鎮,養殖大棚一個挨一個,密集到連貨車都開不過去的地步,沒辦法,隻有用吊車吊。”一位漁業公司的總經理說。

  熱潮的背後卻隐含了危機。更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危機爆發得會這麼迅速……

  [nextpage]

  11月19日,北京一家農貿市場内,多寶魚攤前生意冷清,商家一臉無奈。 南 山攝

  監管之漏

  多頭監管誰都沒管好

  蓬萊市京魯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宗哲是最早養殖多寶魚的人之一。面對魚池裡似乎遊不動的80萬尾多寶魚和300萬尾魚苗,愁眉不展的他介紹說,每天來這裡要魚苗的隻有稀稀拉拉的四五家。

  是什麼導緻了“多寶魚事件”呢?“水産品質量管理點多面廣,線長量大,經營分散,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加之起步晚,體系不健全,機構、人員、經費和技術手段不能滿足要求。”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說。

  對小養殖戶的監管成首要難題。“漁業法規定,陸地工廠化養殖可以不辦證。這就相當于默認:小戶養殖就像農民養雞養狗一樣,是不需要生産許可的。對此,漁業部門管不了,也沒辦法管。”長期與漁民打交道的王興章介紹說。

  “搭個棚子,壘幾個池子,人就住在棚子邊上臨時搭起的小屋裡守着。人和魚在一起,很不衛生。為了多掙錢,高密度養殖,過去一平方米養15到20尾,現在有的居然增加到50多尾。水量減少一半,密度增加一倍,魚能不得病嗎?有病以後亂投藥,不管是不是違禁藥,更不管藥物殘留是不是超标。”

  某市漁業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坦率地說:“漁藥、漁用飼料缺乏生産、經營、使用全過程的統一監管,有的漁民買魚飼料回家,裡面含有違禁成分全然不知。既然是違禁藥,為什麼還能在市場上買到?這些藥,本來屬于畜牧部門管。”

  這位工作人員說:“多寶魚在運輸、銷售環節中,都有可能為保鮮加入藥物,這是我們管不了的。”

  據了解,活魚一旦上路,運輸環節應該由經濟管理部門管;在銷售市場上,由當地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管理。王興章說:“多寶魚有公路運輸,也有鐵路運輸,還有空中運輸,誰管?誰都不管。”

  多頭監管下的一條魚,到頭來誰都沒有管好。多寶魚産業背後,其實是一條脆弱的、非常容易斷裂的監管鍊。

  目前,山東省正醞釀多種措施強化水産養殖監管:比如健全苗種生産監管制度,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淘汰違規用藥的苗種企業;建立水産品養殖生産許可制度,制訂水産品工廠化健康養殖管理辦法等。

  産業之痛

  會不會重蹈毛蚶覆轍

  多寶魚産業下一步怎麼辦?

  侯英民廳長說:“在這種情況下,多寶魚産業發展面臨兩種選擇,兩種前途。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應對措施,積累十年的多寶魚産業将從此一蹶不振。而且很可能還會波及到海參、對蝦、鮑魚等品種,進而對整個養殖業産生不利影響,帶來更大損失。上演‘一個品種出事摧毀整個産業’的悲劇。”

  這方面不是沒有先例。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上海發生的“毛蚶”事件,就使全國的毛蚶養殖業陷入低谷,至今也沒有再發展起來。

  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經貿處處長傅日新介紹,上海“多寶魚事件”發生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緊急組織了一次監督抽查,分兩批抽取了32家企業的56個樣品。經檢測,禁用藥氯黴素的合格率為94.6%,孔雀石綠和無色孔雀石綠合格率為92.9%。這意味着,山東的大部分多寶魚是合格的。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王龍興說:“上海市場多寶魚抽檢出了問題,執法部門必須發布消費預警,但抽檢存在問題和多寶魚本身存在問題是兩個概念。現在依然有很多規範化的養殖企業嚴格按标準操作,養殖的多寶魚是合格水産品。對于這部分企業,隻要能取得當地相關部門的檢測證明,或者在上海市主動送檢合格,依然歡迎到上海銷售多寶魚。”

  傅日新處長說:“上海這次檢測硝基呋喃藥物,是依據國家商檢局出口雞肉、對蝦、蜂蜜等産品的檢驗标準,是根據國際上發達國家實施的技術壁壘制定的,有的發達國家也達不到。”

  看起來,多寶魚産業還有希望……但這一産業的健康發展,仍然面臨一些難題。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高效、安全、低毒、低殘留的新型替代漁藥和疫苗研發滞後。還有,就是缺乏标準和技術。”侯英民廳長說。

  在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所雷霁霖院士看來,急功近利,置産業安危于不顧才是最緻命的:“因為不規範的操作導緻多寶魚出現問題,頂多換養别的品種。至于産業會不會被毀掉,有些人根本不會考慮。”

  近些日子,山東漁業部門頻頻和上海方面溝通,把檢測合格的養殖大企業推薦給上海市場,希望通過建立點對點的有效對接挂鈎制度,重建市民對多寶魚的消費信心。

  新聞背景

  11月17日,上海的一項抽檢結果顯示,申城市場上銷售的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标現象嚴重,所抽樣品全部被檢出含有違禁藥物,部分樣品還同時檢出多種違禁藥物,有關部門發出“消費預警”。北京、香港、廣州等地則相繼禁售多寶魚,一時間,各地水産市場對“多寶魚”唯恐避之不及。農業部随後會同有關部門趕赴多寶魚來源地山東省開展專項督查并對違法企業做出了處罰。(記者 劉成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