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代房中術為什麼走向衰落

古代房中術為什麼走向衰落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27 00:38:30

  到了明朝,房中術更加走火入魔,陷于邪途。自成化後,朝廷上下競談房中術,臣下紛紛以獻春藥邀寵。這種情況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間進一步泛濫,不少佞臣紛紛獻藥,并認為這就是“房中術”。有一個叫陶仲文的大臣,以符水、春藥大大得寵,明世宗移居西内,日求長生,不上朝,不祭宗廟,不見大臣,而常見陶仲文。由于陶仲文這樣得寵,許多人豔羨。

  不已,于是方士、道士、官吏一哄而起,假借聖旨以征逐女色,為進藥而敲詐勒索,荼毒百姓。房中術的名聲越來越壞了,它變成了左道旁門、縱欲淫亂的代名詞,正人君子皆恥之。房中術總是和春藥、縱欲傷身等連在一起,這種房中術已不複初始階段的本來面目了。

  與此同時,道教還經受了“兩個打擊”:

  一是佛教的禁欲主義對道家房中術的打擊。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而一千多年來成為我國第一大宗教的佛教則是外來的。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到了南北朝時開始盛行,例如在南梁時梁武帝就笃信佛教,大力推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佛教和道教之間鬥争十分劇烈。佛教的基本出發點是認為諸行無常,人生極苦,即使今世大富大貴,也難免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佛教要求人們放棄塵世的幸福、歡樂,而把解脫的希望寄托在那超自然的“極樂淨土”,因此,衆生隻能在禁制情欲的宗教修行生活中度過苦難的人生。在形形色色的宗教禁欲中,佛教對人的性本能更是嚴格地予以禁制,這是因為性本能引起的行動和欲望最能引起感情上的騷動和煩惱。于是,佛教規定其信徒們最好抛妻别子,修習禅定,禁絕一切性欲望,從而達到六根清淨,杜絕一切煩惱。

  宋代程、朱理學的盛行對道家房中術又是一個嚴重打擊。道教在宋朝還稍稍紅火了一陣子,例如宋徽宗笃信道教,還自号“道君皇帝”,可是,宋代是中國的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中國古代對性的相對開放轉為禁锢的一個轉折點。宋代的統治者經不住金兵的侵略,徽、欽二帝被俘,遷都臨安(杭州),偏安一方,再也無複唐代那種恢宏的氣度和強盛的國力了。社會衰微,統治者終日惶惶,龍座不穩,必然要對民衆嚴格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程、朱理學所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欲”的那一套正好符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人如果沒有欲求,就不會為争取自由幸福而鬥争了,就不會起來造反了。性乃人之大欲,即然要“滅人欲”,當然不可談性,提倡房中術的道教當然要歸于衰微了。

  但是,“兩個異化”和“兩個打擊”,實際上都是外因,外因通過内因而起作用,從内因來看,道家房中術中的消極因素使它走向了反面。

  道家房中術的修煉方法是五花八門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用煉氣,即以“吸取天地精華”的方法修煉,如前面所述的清靜恬淡、胎息練氣、導引按摩等等;二是通過性,利用吸取女子陰精的方法來修煉,而二者又有共通之處。道家的第一種修煉方法為現代氣功之源,有許多保健的科學道理,而第二種修煉方法則有很大的偏向。道家站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立場上,以性追求長生,對性的修煉太強調男方的滋補、加強,而以女性為工具,采陰補陽,其本質是損人利己的。正因為如此,道家的房中術很容易被統治者利用,從而發展到縱欲淫樂,甚至以十分殘忍和荒誕的方法以女子為試驗品,這就走向了道教房中術在初始時養生延壽、為民衆祛除疾苦的反面。

  (實習編輯:司徒穗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