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肺阻的是壽命,做好幾個改變護住肺

肺阻的是壽命,做好幾個改變護住肺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4 08:27:20

  在入冬後的一片霧霾中,11月18日,我們迎來了第14個世界慢阻肺日。健康族呼籲國人應關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像查血壓一樣查肺功能。

  慢性呼吸病位列世界四大慢性病之一

  今年冬天,北京的張大爺過得比往年更不順心,頻繁且長時間的霧霾讓他幾乎每天都咳嗽、咳痰,且胸口發悶,隻要走路快了點或爬樓就喘得不行,一點重活都幹不了。有次受涼感冒後症狀更重,他不停地咳黃痰,嗓子眼兒裡就像拉風箱一樣吼吼直響,喘得厲害。張大爺實在受不了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且病情較重,而這與他吸煙30多年有關。

  慢阻肺這個很多人聽上去有點生疏的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居高不下,已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相當,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也越來越大。200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領導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8.2%。2010年,王辰教授牽頭的中國肺部健康研究顯示,4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已升至12%。我國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緻殘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負擔的特點,其危害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第一位,已成為危害公衆健康的嚴重醫療保健與公共衛生問題。

  20多年來,我一直呼籲大家重視肺功能檢查,要像查血壓一樣查肺功能。現在類似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還不夠。王辰院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所有慢性呼吸疾病中,最被忽略但對百姓健康威脅最大的就是慢阻肺。

  很多人對慢性呼吸疾病沒什麼概念,其實它是全世界公認的四大慢性病之一,慢阻肺、哮喘、肺動脈高壓等都屬于這類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和代謝性疾病并列,已成國人壽命短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報告(2015年)》顯示,慢性呼吸疾病成為繼心腦血管病、癌症之後的第三位慢性病死因。目前來看,龐大的吸煙人群、嚴重的空氣污染、快速的人口老齡化,再加上呼吸道病原體的變異和新緻病原的出現等原因,如不加強重視,我國将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很多老百姓都知道高血壓、糖尿病,但對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疾病卻沒足夠的防治意識,醫務界的重視也不夠。

  肺功能25歲時達到頂峰,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如一個人長期吸煙或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裡,煙霧、空氣中的有毒顆粒會導緻肺部的異常炎症反應,破壞肺組織的正常結構,損害肺正常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影響生活質量及預期壽命。

  不及時治療,傷害全身

  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幾分鐘不呼吸都不行。我之所以呼籲每個人都重視慢性呼吸疾病,尤其是慢阻肺,是因為如果不早診早治,不積極接受規範治療,很多患者最後會因呼吸功能衰竭、肺心病、合并嚴重的肺部感染等原因去世。王辰院士表示。

  張曉雷大夫解釋道,慢阻肺損傷的靶器官是人體的肺髒,但同時慢阻肺是有多種肺外并發症的全身性疾病,常見的并發症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腫瘤、骨質疏松、肌肉萎縮和焦慮、抑郁等。病人如不早診早治,就會出現肺功能進行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完全可逆,且每次病情加重的發生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病情也會越來越重。目前,慢阻肺雖不能治愈,但早期規範化治療,可延緩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患者運動耐力、生活質量及預後。

  國人之所以對慢阻肺比較陌生,也與該病的特點有一定關系。一是很多慢阻肺在早期沒有症狀,因為肺髒有強大的代償功能,輕度的肺功能損害不易感知,等到症狀明顯時,肺功能損傷已較為嚴重;二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氣短,與呼吸科的其他常見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有相似之處,不進行肺功能檢查,無法确診,這也是慢阻肺經常被誤診、漏診的原因。

  ,慢性呼吸疾病成國人壽命短闆,與目前我國對呼吸疾病防治和研究的關注和投入遠遠不夠也有關。也正因此,近些年來,除了倡導公衆重視肺功能外,他還一直在為兩件事忙碌奔走:一是呼籲将慢阻肺納入大病醫保,減輕患者負擔;二是現在高血壓、糖尿病都納入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希望慢性呼吸疾病也能被納入,以便引起百姓和醫務界的重視。

  做好幾個改變護住肺

  慢阻肺呼吸困難可按嚴重程度分為5級。0級:除非劇烈活動無明顯呼吸困難;1級:快走或上樓時會有氣短;2級:比同齡人步行慢,或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走路需要停下;3級: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數分鐘後需要停下;4級:明顯呼吸困難,不能離開房間,或穿衣時氣短。但不管哪種程度,隻要做好幾個改變,慢阻肺完全是可防可治的。

  社區應配肺功能檢測儀。健康族溫性提醒:大家一定要有像查血壓一樣查肺功能的意識。肺功能檢查是早期發現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但現在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體檢機構都沒有肺功能檢測這項服務,有些社區連簡易的肺功能檢測設備都沒有,現在慢阻肺發病率這麼高,建議社區、體檢機構增加肺功能檢測項目,并加強醫務人員相關技能培訓,确保檢測結果科學有效。國家也應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加強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

  現代人不少心病,壓力大是根源

  40歲以上人群、高危人群每年都要查。王辰院士建議,鑒于40歲以上為慢阻肺高發人群,尤其是長期吸煙、有職業粉塵和生物燃料暴露、幼年反複呼吸道感染(如百日咳等)、家庭成員中有慢阻肺患者等,都屬于慢阻肺高危人群,即使沒有咳嗽、咳痰、氣短等呼吸系統症狀,也應該進行肺功能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出現症狀及時查。張曉雷說,有憋氣、咳嗽、咳痰等慢阻肺相關症狀的人,更要盡快上醫院檢查。生活中,如果以前能爬三層樓現在爬不了,或以前能順利走完的路現在卻喘得厲害,也要警惕慢阻肺。

  慢阻肺健康宣傳員郎永淳還推薦了一下簡單自測法:40歲以上,如符合長期吸煙、活動後氣急、咳嗽咳痰三個月以上三條中的任意一條,就應及時排查慢阻肺。

  現代人不少心病,壓力大是根源

  戒煙。鐘南山院士于2007年主持的一項調查顯示,吸煙量與慢阻肺發病率呈正相關,吸煙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三部副主任醫師楊汀呼籲,大家要學習戒煙知識,戒煙同時還要遠離二手煙,避免接觸煙霧、粉塵和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避免勞累和氣短。楊汀建議,确診為慢阻肺的患者在搬重物或者挪動家具時,盡量使用帶輪子的推車,以減輕負擔,減少來回走動;嘗試坐着完成日常活動,比如坐着洗澡、剃須、穿衣、做飯;常用物品放在觸手可及處,避免彎腰或爬高取重物;學會使用輔助工具完成日常活動,比如用長柄觸及器輔助穿鞋、取高處或低位的物品。

  少吃多動,改善呼吸。日常生活中,推薦大家多練練太極、瑜伽、八段錦等運動,慢阻肺病人最好注意調節呼吸,步行、上樓、騎車可以一吸兩呼。慢阻肺患者在吃飯時還要細嚼慢咽,适當少攝入蘋果、花椰菜、碳酸飲料等容易産氣的食物和飲料,多喝白開水。

  此外,楊汀建議大家尤其是慢阻肺患者:霧霾天盡量減少外出,必須出門時戴上口罩;勤洗手,注意給手機消毒,預防感冒;通過看書、冥想、練氣功等來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慢阻肺病情一旦加重,應及時就醫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