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理工學院
南昌理工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5月創建;2001年4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高職院校,定名為江西航天科技職業學院;2005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江西省首批民辦本科高校,定名為南昌理工學院;2009年4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批準為江西省首批民辦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2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是江西省首批第一所一次性通過合格評估的民辦高校,專家組一緻評價:南昌理工學院是民辦教育的一面旗幟;2016年4月,學校與華東交通大學開始聯合培養研究生;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列為“十三五”碩士授權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2018年11月,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一緻認為:南昌理工學院是全國示範性民辦高校,國防教育特色鮮明,軍魂育人成效顯著。
學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興我中華”為辦學宗旨,秉承“科學、求實、厚德、創新”的校訓,立足江西,面向全球,着眼社會産業結構發展,關注社會人才需求,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
南昌理工學院占地面積3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70餘萬平方米。下設計算機信息工程、機電工程、電子與信息、航天航空、建築工程、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财經、人文教育、外國語、音樂、美術與設計、傳媒、體育、法、醫、國際交流、科技等19個教學學院和思政部、公教部、軍事教研部等3個教學部,全日制在校生近3萬人。
學校總資産達22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84億元。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省級實驗示範教學中心3個,建有244個實驗室,255個實習實訓基地。學校圖書館總面積為5.3萬平方米,其中圖文信息中心3萬平方米,閱覽座位5426席,館藏圖書文獻資料305萬冊,電子圖書190萬種,有中國知網、超星、萬方、Emerald等各類中外文數據庫16個,圖書及數字資源豐富。
學校以“科教興贛、科技強省”為目标,主動對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66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教育學、藝術學等九個學科門類。學校為了錯位發展,積極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申報了直升機駕駛技術、飛行技術、航空航天工程等航空類專業,我校飛行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一流特色建設專業;學校為了特色發展,積極申報了一批新興專業,如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等新工科專業,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商科專業,護理學、康複治療學等新醫科專業。目前,學校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支持先進制造業和航空産業發展,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支持文化及創意産業發展,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産業發展的5大具有比較優勢的學科專業集群。學校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軍事法學2個學科被列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教育部第一批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15門。
2、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原名海南科技職業學院,2008年海南省建省20年并向國際旅遊島華麗蛻變之際、在原中央美術學院海口校區的基礎上創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正值海南全面建設自由貿易區(港)時,學校成功升格并更名為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學校現有海口市美蘭和雲龍兩個校區,美蘭校區位于海南自貿區的重點先行區海口江東新區,以“海洋強校”為特色;雲龍校區位于風景優美的海口瓊山區雲龍鎮,以“醫養結合”為特色。兩個校區共占地1000多畝,其中海口雲龍校區占地面積507畝。學校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5億元,圖書館紙質圖書145萬冊、電子圖書135萬冊、中外期刊100餘種。兩個校區還将根據在校生規模的擴大,逐年增加教學設備和圖書期刊。2020年9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達16000人。
學校秉承“科學、務實、厚德、創新”的校訓,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立足海南,面向全國,着眼行業發展,關注社會需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緻力于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設有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海事學院、城建學院、财經學院、設計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國際護理學院、臨床醫藥學院、傳媒與音樂學院、會計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部,開設有60多個全日制本科與專科專業。
現學校共有13個領域獲教育部批準開展“1 X”證書試點工作。近五年師生獲省部級以上專業技能大賽獎500多項;教師申報省部級科研項目獲批100多項,其中包括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教育部“北創助教”基金課題等;獲權專利300多項;學校所獲榮譽100多項,其中包括海南省“5A級社會組織”稱号。
3、共青科技職業學院
共青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民辦普通高職院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經國家交通部海事局批準的具備“國際遠洋船員培訓資質”的高等院校,并評定為A級海船船員培訓機構。是江西職業教育十佳示範學校(高職類),江西省批準列入“十三五”升本規劃學校。學校創辦于2004年,已有15年的辦學曆史。學校位于“讓青年來了就不想走”的共青城市,北望匡廬,東臨鄱陽,仁山智水,地靈人傑。學校秉承“勵志、博學、厚德、創新”的校訓,堅持“工科為主,航運為特”的辦學特色,立足江西,面向全國,着眼行業發展,關注社會需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建成了以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機電工程、信息工程等工科為主,管理、經濟、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着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校現設有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航海學院、經管學院、藝術學院、教育學院、護理學院、創新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和2個教學部。開設有機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會計、藝術設計等41個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041人。
學校堅持發展學生、成就教師、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建設幸福共科的人文理念,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化專業内涵建設,推進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改革,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的育人機制,注重加強學生技術技能積累,形成了融人文素養、職業精神、職業技能為一體的育人文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面向全國招聘人才,鼓勵和支持年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術水平提升。學校有一支年齡、學曆、職稱、學緣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4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159人,占專任教師46.63%;具有研究生學曆的170人,占專任教師49.85%;“雙師型”教師173人,占專任教師50.73%。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并聘請了胡德平、歐陽自遠院士等一批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定期來到學校“鄱陽論壇”講學。
學校現有甘露和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兩個校區,西海航運培訓基地1個,校辦企業共青城航天科技有限公司1個。學校占地面積93.96萬平方米(1409畝),已取得土地證67.16萬平方米(1007畝);校舍建築總面積22.69萬平方米(已辦理房産證的有21.4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125億元。紙質圖書70.4萬冊,電子圖書120萬冊,有中外期刊208種,電子期刊8100餘種。
4、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創辦于1995年,是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位于風景秀麗的“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新能源科技示範城”江西省新餘市,校園占地面積8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59萬冊,電子圖書50萬冊。
學校現有8個學院(部):光伏材料學院、光伏發電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光伏建築與設計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教學部、思政教學部、實訓教學部。現有國家統招全日制學生7000餘人。
學校現開設專業33個,已經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産業技術各門類專業為特色優勢,以經濟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建築與土木工程、智能制造技術、物聯網技術等一系列專業群并重發展的人才培養格局。其中以光伏材料工程、光伏發電技術、風電工程為主導的專業11個,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工業機器人、制造技術為主導的專業6個,以建築工程、工業設計為主導的專業5個,以财經、電商、工商企業管理為主導的專業11個。其中“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被江西教育廳授予“省級特色專業“稱号,“新能源汽車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等2個專業被江西省教育廳确定為重點建設專業。
學校堅持專家治校、教授治學、人才強校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發展學生、成就教師的人文理念,引進培養高學曆高職稱和“雙師型”人才隊伍,造就了一支政治思想合格、教學經驗豐富、技術技能精湛、治教治學嚴謹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35人,其中專任教師254人,教師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57人,有博士9人,碩士98人,“雙師型”教師占比64%;有2名省級教學名師,4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新能源汽車技術教學團隊”、“光伏材料制備技術教學團隊”、“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教學團隊”、“建築室内設計教學團隊”。4個市級大師工作室團隊:顧吉仁大師工作室(智能制造方向)、胡金群大師工作室(建築設計方向)、張學煥大師工作室(新能源風光互補方向)、楊永新大師工作室(數控加工技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