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是QualityControl Circle的英文縮寫,中文意思是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又稱QC小組,一般6人左右),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産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1
各種類型QCC活動程序
1、問題解決型QC小組活動的具體程序
2、指令性課題活動程序
3、創新型QC小組活動的具體程序
2
QCC活動主題
課題名稱的設定要簡潔、明确,一目了然的針對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可抽象。
原則上按以下方式設定:
3
選題應注意事項
1、課題宜小不宜大 選解決具體問題的課題
2、課題名稱一目了然
1)、選擇能以特性值表達的課題
2)、特性值要有可比性
3)、能用特性值表達的課題:
降低有載分接開關故障率
提高鏡面鋼帶合格率
降低除塵袋返工率
4)、不能用特性值表達的課題:
改變社區環境衛生面貌
提高職工隊伍素質,降低生産成本
3、選題理由直接、充分
1)、沒有固定模式,可以自行設計;
2)、必須簡明扼要,用數據表達。
4
現狀調查
1、目的:掌握問題的嚴重性,為确定目标值提供依據。
2、現狀調查應注意用數據說話:
1)、收集數據要有客觀性,防止隻收集對自己有利的數據。
2)、收集數據要有可比性,改進後能反映出變化程度。
3)、收集數據的時間要有約束,要收集最近時間的數據。
4)、例:前面收集一年,後面三個月前面按月收集,後面按天收集。
3、存在問題:
1)、不能為目标值确定提供依據
2)、提供數據不充分、有效;無數據(三個成果)
3)、收集數據要有可比性(現狀優良率,效果為合格率)
4)、收集數據的時間缺少約束或無數據。
5)、各數據間關系不清楚(故障率、故障次數、運行時間)
4、數據分析用工具:排列圖
排列圖(ParetoDiagram)又叫拍拉圖。是将質量改進項目從最重要到最次要順序排列而采用的一種圖表。
2、左面縱座标按度量單位标定,其高度必須等于所有項目量值的總和;右面縱座标是百分比的座标, 其高度和左面的量值總合等高,并從0-100%标定。
3、依頻次高低從左至右排列的柱形,寬度一緻。
4、“其它”頻數較小的次要項目的“總合”排在最後。
5、注意事項:
1)、應排出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否則重新排列。
2)、關鍵少數項目應是小組有能力解決的突出問題,否則應去掉,重新進行排列。
3)、縱坐标頻數可以用“件數”、“金額”等表示,但對應各項目的度量單位必須一緻。
5)、排列圖項目一般不少于3項,最多不宜超過8項。當
少于3項時,可用簡易圖表代替(如餅分圖)
6)、實施後,為檢查措施效果,要重新畫出排列圖。
6、關鍵的少數看三點:
1)、看圖形:關鍵問題比例高;
2)、看目标:對目标影響大;
3)、看實際能解決的問題(不可抗拒因素排除)。
7、取樣數量不易太少,至少應有50個數據。
8、不使用現狀調查的情況:
1)、指令性課題
指令性課題目标明确,要進行可行性分析。根據目标要求,通過數據的排列分析來确定能否實現目标,分析手法類似于現狀調查。
2)、創新型課題
創新型課題,研制新産品,前人從未做過,無現狀可調查。
5
目标設定
目标值是小組活動解決問題的程度,并為效果檢查提供依據。
1、設定目标應注意三個問題:
1)、目标要與問題相對應
2)、課題—現狀—目标具有一緻性
3)、目标不宜過多,一個适宜,最多不超過兩個。
2、目标要明确表示,用數據說話,必須量化。
如:保證安全作業條件;杜絕由人引起原材料浪費
3、目标制定要有依據。目标既要有挑戰性,又必須能夠實現。
如:返工率三個月分别為1.98、2.45、1.68 目标為月返修率:1.6
4、制定目标的依據:
1)、是上級的考核指标(或标準的要求)必須達到。
2)、是顧客的需求,必須予以滿足。
3)、通過水平對比,同行業已經達到的先進水平,我們的設備條件人員水平、環境條件等方面都差不多,我們也應該達到該水平。
4)、曆史上曾經達到過的水平。
5)、通過現狀調查,找到症結所在、預計解決的程度,測算出能達到的水平。
5、常用工具:簡易圖表
6
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是小組活動的重要一環。通過對問題産生原因的分析,找出關鍵所在。
1、分析原因要注意四個問題:
1)、針對所存在問題分析原因
2)、要展示問題的全貌
5M1E:(人、機、料、法、測量、環境)
3)、分析原因要徹底,要針對結果,把原因一層層展開,分析到可以采取對策為止。
2、展開分析:
3、原因分析工具:因果圖
因果圖又稱石川圖、特性要因圖、魚刺圖。是用于考慮并展示已知結果與其潛在原因之間關系的一種工具。
4、注意事項:
1)、畫圖前必須開“諸葛亮”會,集思廣義,做好記錄。
2)、首先說明結果,然後确定原因的類别,針對每一個原因類别進行展開分析。
3)、因果關系間層次要分明,最高層次的原因應尋求到可直接采取對策為止。
4)、箭頭從原因指向結果,末端原因才是可能影響結果的具體原因。
5)、一個主要質量問題隻能畫一張圖,因果圖隻能用于單一目标分析。
6)、對所有末端原因,都應到現場進行觀察、測量、試驗等,加以确認。
5、因果圖實例
6、要正确、恰當地應用統計方法
方法運用問題較多,主要是分析不到位,因果關系倒置或無關系,畫圖不規範等。如勞動紀律松懈的原因是思想不集中;違章操作是安全帶系的不及時等。
7
确定主要原因
通過分析,把影響問題的主要原因找出,排除次要因素,為制定對策提供依據。
1、确定主因的三個步驟:
1)、将末端因素全部收集
2)、排除不可抗拒因素
3)、對末端因素進行逐條确認,找出真正主因。
2、确認主因常用的方法:
1)、現場驗證
2)、現場測試、測量
3)、調查分析:對人的因素可用設計調查表等方法
3、确定主因的錯誤做法
1)、以小組成員大多數人的意見或舉手表決得票率超過50%
就作為主要原因。
2)、采用0、1打分法或加權評分法來确定。
3)、采用分析論證來确定
分析論證就是對末端因素通過理論或經驗分析來判定。
8
制訂對策
制訂對策應針對每條主因。常用的三個步驟:
1、提出對策
做到集思廣益,對策提的越具體越好。
2、研究、評價、确定所要采用的對策
(1)分析研究對策的有效性
(2)分析研究對策的可實施性
(3)避免采用臨時性對策
(4)盡量采用依靠小組的力量完成
3、制定對策表
按照“5W1H”原則進行5W1H:
What--對策
Why--目标
Where--地點
When--時間
Who--負責人
How--措施
主要問題:表頭運用錯誤 有現狀、目标在對策前、對策措施合一、目标不可檢查等。
9
對策實施
小組成員應嚴格按照對策内容進行實施,遞進的措施應一個一個的去做。實施時應注意:
1、注意數據收集,每條對策實施完後和對策目标
進行比較;
2、體現小組的努力程度,體現小組的團隊精神;
3、做好活動記錄,展示小組活動的難易程度;
4、如實施進行不下去,應及時修改對策;
5、避免通過技術改造、設備、儀器投入實現目标。
6、主要問題:文字描述太多、實施後未注意目标檢查是否實現。
10
效果檢查
1、實施完成後,檢查小組活動所取得的效果。
1)、用數據把實施前的狀況和實施後的目标進行比較。
2)、總體評價課題的效果,重點是目标值的完成。
3)、應注意與現狀調查進行有效性對比
2、經濟效益的計算
1)、計算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考慮社會效益;
2)、效益計算應符合實際,不類推、不誇大,計算時間一
般不超過活動期(包括鞏固期);
3)、鞏固期能看到穩定狀态為止。
3、主要問題:看不到鞏固期、 鞏固期時間計算不妥。
11
鞏固措施
為維持活動成果,防止問題再發生,應制訂鞏固措施。
1、把對策表中經過實施證明有效的對策,報主管部門批準,納入有關标準并将新标準進行推廣。
2、到現場再确認,是否按新的方法操作或執行新的标準。
3、鞏固期内要做好記錄,用數據說明成果的鞏固狀況,鞏固期能看到穩定狀态為止。
4、注意:不能與對策脫節,不用口号、形容詞寫。
5、鞏固措施事例
為了鞏固成果,防止問題再發生,我們将在本次活動中的有效措施和新的流程納入有關标準。
1)、将新規定納入《統計工作程序》(QZ/QY10—2001)。
2)、将産銷存信息軟件系統按照《計算機管理辦法》要求進行備份管理;将文字分析資料和表格圖示模式化。
3)、将企業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列入《廠年度業務教育培訓計劃》的常設項目。
12
回顧總結及向後計劃
為了今後的提高,課題完成後,小組應進行認真總結。
1、找出此次活動除本課題外,還解決了哪些問題,以及尚未解決的問題;
2、總結整個活動在程序及應用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3、總結活動中所産生的無形效果,增強團隊精神;
4、提出下步打算,體現小組的持續改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