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鹿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鹿字旁。
鹿,lù,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隻有角的鹿,本義就是指野生動物鹿。以“鹿”為意符的字大部分都是鹿類動物的名稱,如麋、麂、麝、麟等等。
行書中的鹿字旁:
首筆點畫居中,角度略平,收筆向左回鋒引帶下面橫畫;橫畫起筆左探,向右抗肩上行,中間略輕,右部勿長,末端稍提鋒輕頓收筆;撇畫舒展,角度稍立,注意行筆的輕重變化,收筆力達撇尖。
中部緊湊收斂,斜勢抗肩。橫折不宜寫長,兩個豎筆左低右高,呈合抱之态,注意與上部點筆的對應關系;下面“比”字緊湊上靠,抑左揚右,與上部重心對應。
楷書中的鹿字旁:
“鹿”字筆畫較多,作字頭時筆畫不宜粗重,以免頭重腳輕,字形不穩,同時“比”字須緊湊收斂且适度分離,以給下方結構預留上靠位置;當其居于字左時整體以斜取勢,左伸右收,“比”字末端鈎筆收斂。
具體字例:
塵 chén
麂 jǐ
麇 jūn qún
麗 lì
麟 lín
鹿 lù
麓 lù
麋 mí
麒 qí
麀 yōu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