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劉奶奶因記憶力減退到醫院做了個頭部CT,結果顯示為“腦白質疏松”,她和家人感到很不解,究竟什麼是腦白質疏松?由哪些原因引起?可以用藥物治療嗎?
腦白質疏松是一個影像學診斷術語,并非是疾病名稱。腦組織結構中位于表層的稱為皮層,皮層深部是大腦髓質,白質位于腦組織最深部,以神經傳導纖維為主。在頭部CT和核磁共振(MRI)上,“腦白質疏松”主要表現為腦室周圍、皮層下腦白質呈現點狀、斑片狀或彌漫性改變,而MRI比CT能夠更早期、更清晰、更準确地觀察到腦白質改變的程度、範圍。
腦白質疏松的發生主要與年齡相關,即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當“疏松”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出現部分腦功能改變,稱為“白質腦病”。引起白質腦病的原因很多,如長時間的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缺氧性腦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老年癡呆、某些精神障礙性疾病等,部分也與遺傳相關。
腦白質病屬于多種腦源性疾病的總稱,并非是單一的疾病,故不能一一講述,下面就舉一個臨床常見的疾病加以說明,這種病叫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
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是一種腦血管性病變引起的認知障礙,是引起腦深部小血管病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由于白質動脈硬化引起,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1%-5%,高血壓、反複小卒中(中風)、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都是主要的危險因素。該病病情進展緩慢,逐年加重,主要表現為抽象思維、執行能力、判斷能力的損害,尤以時間管理、計劃能力、組織能力、任務起始、适應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損害表現較突出。
目前對腦白質疏松尚無特效藥,主要強調個體化治療。首先要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适當進行體育鍛煉,多用腦,多動手,多記多看,以達到鍛煉腦功能的目的。其次,在嚴格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基礎上,還可适當選用腦代謝增強藥(如胞二磷膽堿)、他汀類調控血脂藥,以及改善腦代謝藥物(如吡拉西坦、奧拉西坦)。
總之,腦白質疏松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影像學診斷,當得到這個報告結論時,不必過于緊張,主要看看是否有原發病,如果有,應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如果沒有,那就不必擔心,仍然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周仕鈞)
【我們隻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内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衆衛生報微信公衆号“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