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烏幹達人比泰國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為什麼不同人種感染艾滋病幾率不同?有國外學者發現艾滋病傳播新規律———艾滋病傳播與性生活方式有關。
衆所周知,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災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艾滋病在非洲泛濫成災呢?有兩種普遍的說法是,非洲落後,衛生條件差和非洲人性放縱盛行。問題真的如此簡單嗎?
說非洲落後,衛生條件相對較差不假,它也确實多次發生像埃博拉病毒等流行性疾病,但是艾滋病不屬于消化道傳染疾病。就是與消化道、呼吸道相關的傳染病也不隻發生在非洲。
性放縱雖然是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條件,但也不是問題的全部。前不久,供職于華盛頓大學的社會與統計學教授、艾滋病問題專家馬丁娜·莫裡斯比較三個國家的數字發現,烏幹達人與美國人生活中的性夥伴大緻相同,兩個國家大約有25%的人(男女都有)說他們一生有過10個以上性夥伴。泰國竟有65%的男性說自己有10個或更多的性夥伴,但這三個國家艾滋病的感染率卻相去甚遠。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烏幹達的艾滋病感染率就已高達18%,而美國從未超過1%,泰國也并沒超過2%。是什麼原因導緻這種差别呢?難道這其中有着不為人知的艾滋病魔傳播的新途徑嗎?比如和人種有關?
非洲抗艾為何收效甚微
非洲諸國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都把控制艾滋病作為自己的基本國策,對預防艾滋病更是做了種種努力,積極實施相關的教育計劃,發放安全套,免費治療淋病和梅毒(這兩種潰瘍性性疾病極易促使艾滋病的傳播),可是他們的努力總是收效甚微,艾滋病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以博茨瓦納為例,僅僅20年前那裡還沒有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可到1992年成年人感染的比例是20%,三年後增至33%,而如今的感染率已高達40%,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佛朗西斯敦,有近一半的孕婦艾滋病毒檢測呈陽性。
對非洲艾滋病迅速蔓延的深層原因,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有人還将其歸咎于非洲人的營養不良,和艾滋病病毒發源于此,所以它的毒性極強等等。最後,人們還是不約而同地把焦點瞄準在非洲人有一夫多妻制的傳統和多性伴的寬容上。但是,這并沒有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在津巴布韋的調查再一次對這種觀點提出了挑戰。
調查顯示,在這個艾滋病毒攜帶者已高達33%的國度裡,大多數成年人一年中會有2~3個性伴侶,這與在歐美國家的調查數字基本吻合。此外,這裡的娼妓一年可能會有一百多個性交對象,也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娼妓差不多,而且娼妓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與普通人基本持平,絕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高。這組研究數字,讓很多專家如墜霧中,莫名其妙。
馬丁娜·莫裡斯為了徹底搞清艾滋病在性接觸中的傳播機理,親自來到了烏幹達和泰國。在一年多的時間内,為了獲得相對準确的數字,她在美國———烏幹達———泰國三地往返穿梭。她試圖用數學統計的方法揭開問題的謎底。
莫裡斯發現非人性化的調查問卷并不能得到真實的情況。因為,性行為在任何國度都是最隐私的話題,闆着面孔讓人家白紙黑字地寫出來,并非易事。所以,她抛棄了哪怕是最科學的調查問卷方式,而是采用面對面促膝談心,使對方感到關注關懷的溫暖。在得到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人家才可能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多性伴更危險
莫裡斯發現,烏幹達與泰國的最大區别是,烏幹達男人常常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性夥伴保持長期的性關系。在泰國,大多數男人隻與一個女人保持長期性關系,那就是他們的妻子。在莫裡斯調查的泰國男人中,有一半說他們曾與妓女發生過性關系,但很少與同一人發生兩次。他們平均一年找5次妓女。盡管很多妓女是艾滋病毒攜帶者,但這些男人受感染的危險相對來說并不大,因為他們一般與一個妓女隻發生一次性關系。
經進一步研究證明,由一次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幾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所以,如果一個攜帶艾滋病病毒的男人與100個未感染的女性每人發生一次性關系,那麼,他隻可能使一人受到感染。眼下,烏幹達之所以有33%的感染率,最大的可能就是人們在不斷地與病毒接觸。正如莫裡斯所發現的,烏幹達的男人和女人會與他們的多個性夥伴發生多次性關系,并持續多年。如果性夥伴中的一個感染艾滋病病毒,他們之間長期保持這種關系就很危險。
這不僅是艾滋病在性接觸中傳播的規律,可能也是艾滋病在非洲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
性學家首先支持莫裡斯的觀點,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非洲人的男女關系通常是環環相連的,不僅性夥伴兩者之間有關系,而且和性夥伴的夥伴也有關系,以次類推,形成一個範圍廣泛的性關系網。如果這個大網中的一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麼其他人就很難幸免。在預防艾滋病宣傳中隻警告人們不要接觸娼妓,現在看來,長期同時擁有多個性夥伴其實更危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