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5 16:01:24

父母常踩的育兒雷區,除了貶低和哄騙,另外三個你知道嗎

我們常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當媽不知父母恩”,自從當媽後才知道為人父母的不易。孩子小的時候,發現孩子吃飯難、睡覺難,總之是各種不容易。

不要以為孩子上了學就好了,分離焦慮、情緒管理、分房睡覺也不容易。

等孩子再大點,青春期的他們開始叛逆、反抗,甚至把父母從朋友群拉黑。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貶低交換貼标簽)1

父母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如此任勞任怨,含辛茹苦,換來的卻是孩子的抵觸,和反抗,到底是哪裡出了錯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和父母育兒的幾個雷區有着直接的關系。

1、盲目指責

每天早上,孩子起床、吃飯慢吞吞的時候,爸媽就會因為趕時間就指責孩子。孩子卻不會因此而快起來,反而會認為父母是嫌棄和指責自己,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自卑的性格,做事缺乏自信。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貶低交換貼标簽)2

2、威脅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因為氣上心頭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說出“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我數3個數,馬上給我住嘴等”威脅、恐吓的話。

等冷靜下來,父母才會發現這些威脅和恐吓的話完全沒有用,後悔說出那樣的話,傷害親子感情。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貶低交換貼标簽)3

3、不懂贊美

當孩子表現出色時,我們常常會誇孩子“你好聰明”“你好乖”,這些贊美起不到任何鼓勵的作用,反而給孩子傳遞了“聰明的人不用努力”“聽話就是好”的錯誤觀念。

建議父母的誇贊要有建設性,最好誇孩子的努力和直接的行為。隻有這樣的贊美,孩子才不會在失敗後否定自己,而是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貶低交換貼标簽)4

4、貼标簽

孩子犯錯後,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加上“每次”“總是”的詞語。那麼孩子真的是每次都這樣嗎?真的沒有改進嗎?

這種貼标簽式的談話會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進步,自卑和無助油然而生,進入破窗效應的惡性循環。

和家人出現育兒分歧(貶低交換貼标簽)5

5、物質交換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我們把哄騙和恐吓都用過後,接下來就會拿出必殺技——和孩子談條件:“隻要你怎麼怎麼樣,媽媽就給你買xx”。

父母這種和孩子做交換的教育方法盡量少用,可能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體會不到努力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認可和鼓勵比物質獎勵更重要,父母應該多思考一下和孩子說話的藝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