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抑商的政策始于戰國時期李悝變法和商鞅變法,“獎耕戰”、“抑商賈”就是當時提出的“重農抑商”政策。
在我國漫漫兩千年封建曆史長河中,“重農抑商”政策總是與曆史相随相伴的。它産生于封建制度産生鞏固的春秋戰國,發展于封建制度興盛的秦漢,之後便被後面的朝代繼承。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重農抑商”、“農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約和影響中國曆史。
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主要表現在:一、統治者反複強調以農為本,工商業為末業;二、推崇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小農經濟,靠天吃飯,财政也主要依賴于對農業和農民的剝削。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産物。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因此曆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工商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